近日,“煤炭学报大讲堂”开展以“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为主题的成果分享会,我校青年教授崔峰受邀进分享了近期的科研成果:《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研究》,并就相关问题与业内学者进行探讨与交流。
研究成果基于工作面推进速度采动影响下煤体受到的加卸载循环次数,提出以急倾斜巨厚煤层不同推进速度下的采动应力路径为煤岩试件的加卸载应力路径,掌握了煤样冲击类型及其加卸载响应的规律,提出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推进速度合理确定方法,构建了不同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下加卸载响应比的煤样破坏临界值,结合工程实践验证确定了冲击地压矿井急倾斜巨厚煤层工作面的合理推进速度,保障了急倾斜巨厚煤层冲击地压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
摘要
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探讨合理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岩石力学试验和现场微震监测等方法,通过研究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影响下工作面前方煤体经历的采动应力路径,分析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力学行为特征。完成了采动应力路径下煤样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规律研究与急倾斜巨厚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合理确定,开展了现场工程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随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加使得采动应力峰值增大,同时其采动应力路径的循环加卸载幅度增加,循环次数减小,主要影响区域范围增加,而作用时间减小。不同推进速度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强度呈非线性递增趋势,且采动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强度普遍大于的常规路径,煤样破坏程度、声发射累计计数及能量均随应力路径所处推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类比冲击矿压评价指标得到6.4m/d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可视为冲击煤样,同时引入加卸载响应比,提出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推进速度合理确定方法,形成了不同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影响的加卸载响应比评价指标,确定了满足+425水平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推进速度。现场微震实测结果验证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确定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作者简介
崔峰,男,1986年12月3日生,河南新乡人,博士,教授,博导。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第十届全国高校矿业石油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名奖,担任第四届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动力灾害预警与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破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检索20多篇,1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出版著作4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