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陕西日报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技术创新,能源报国

发布日期:2019-05-31 点击量:

西安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创办的北洋工学院矿冶工程学系和1909年创办的私立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科。私立焦作工学院是公认的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

百年底蕴育英才。西安科技大学这所从诞生起就带着煤炭基因的高校,在过去六十多年间为我国煤炭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

薪火相传谱华章。如今,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践行使命,接续奋斗,正在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陕西力量。

5月22日,记者走进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见到了我国煤田地质系统科技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王双明。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了解到煤炭与国家能源安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和煤炭打了30多年的交道,对于煤炭资源,王双明院士如数家珍。据他介绍,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占94%,油和气只占6%,这种能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我国煤炭能源平面分布看,东部少、西部多。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煤炭,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中国西部,自然成了国家煤炭能源的主产区。而西部生态环境相对东部较为脆弱,过去在东部煤炭开采中形成的理论、技术和生产工艺运用于西部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西部的煤炭开采既要保证成功开采出煤炭,又要保证开采行为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王双明院士说,“在我国目前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下,开发西部煤炭资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而陕西的煤炭质量优势明显,开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目前已成为中国煤炭生产的主产区、西部煤炭开发的桥头堡。”

开发与保护并重

面对西部煤炭开发的诸多问题,王双明院士表示,首先要解决的是协调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西部,大气降水形成的含水层维系着西部地区脆弱的地表生态系统。而西部煤炭的总体特点是厚煤层比较多,开采厚煤层对地表的扰动强度相对较大,从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为了平衡煤炭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现在提出绿色开采的理念,这是在西部进行煤炭开采的技术要求,也是我们实验室一直努力的方向。围绕绿色开采,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王双明院士说。

基于西安科技大学数十年来在煤炭开采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安科技大学正在全力以赴申请省部共建西部煤炭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地质条件的影响。传统的地质勘探主要考虑煤层埋藏深度、岩石厚度等静态因素。而绿色开采要研究煤炭开采以后,地质条件如何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其他生态要素。可以说,绿色开采其实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工作。”王双明院士介绍说,“根据多年的研究,陕北的地质条件呈现两个主要特点,一个是降水少但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另一个是地质构造总体简单,而且陕北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含煤岩石层东南高、西北低。这两个特点导致陕北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具有分区性和可调控性。”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在大部分地区可以明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而如何在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进行绿色开采?这是王双明院士及其团队的新目标。

技术升级道路上的积极探索

在西部的煤炭资源中,有一部分含煤焦油的富油煤,从富油煤中可以提炼出油和气。通过加工富油煤,可以将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相对紧缺的油、气资源以及可替代无烟煤和部分焦煤的半焦。而目前的研究资料和工艺技术制约了西部富油煤的规模化开发。“这是我们实验室另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研究富油煤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规模化开发,这都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石油需求量大,主要依赖进口。这个项目推进对于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王双明院士说,“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就是为了探索和实践陕西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

致力科技创新 助力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西安科技大学以提升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科技水平为立足点,以科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科技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不断促进学科交叉,巩固特色优势,拓展科研领域,加强重大科技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用科技创新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及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在煤层开采自燃火灾防治、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深井施工、复杂围岩巷道支护、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西安科技大学承担科研项目58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20余项,授权专利3700余项。

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新材料、煤化工、能源经济与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人员稳定、具有一定影响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该校现有教授、副教授6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12人,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4人。 (摘自:2018年5月23日 陕西传媒网《以报国之志谱写青春之歌【2】——西安科技大学“我爱你.中国”主题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