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来兴平教授带学生走进实验室

发布日期:2018-04-12 点击量:

    近日,能源学院来兴平教授带领学生参观了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为同学们介绍了采矿专业的发展历史、采矿前辈们的先进事迹、煤炭在当今能源的地位、智能绿色采矿的前景及应用等,鼓励同学们乐观诚信、积极进取、争做合格采矿人。 

   
挺起能源报国的脊梁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沿空巷道的维护存在支护技术方面的问题,吴绍倩教授开始向这个难题进攻。研制新型支架必须优先进的实验手段,在煤炭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了亚洲唯一的大型立式多架多功能巷道支架实验台。这个试验台由5架封闭式钢结构框架组成,高10.2米,宽11米,长5.8米,重量为247吨,总长10公里的液压管路、线缆全部埋在实验室下方的地下沟道中。从1988年开始,矿压研究所这个集体为建设实验台克服了种种困难;为了节省资金,实验室人员自己动手加工了实验台所需的5000多个零部件中的2000余个,在狭小的地下沟道空间蹲着或者跪着安设完了100多条控制线;在竣工前,吴绍倩教授在长期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思想压力下患了非典型甲亢和多虑症,住院两个月后,她立即重返实验室建设的战斗岗位。

(多功能支架试验台的外貌)

1993年3月24日,实验台通过专家评议和验收,来自国内外的13位专家一致认为,这座现代化的支架试验台构思新颖、设计先进、结构科学、使用方便,其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台为我国矿山巷道支护研究和支护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和检测手段,对促进我国巷道支护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功能支架实验台通过技术鉴定后在加载大厅中的合影)

实验台建成后,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际专家对实验台赞誉有加。前苏联功勋科学家B.A.勃伦教授参观了这座试验台之后十分赞赏,连声说:“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设备,你们很有气魄,真了不起!”1994年5月,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首席技术顾问T.兹维尔斯基在参观后说:“西安矿业学院的试验设备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个设备是很好的,或许是世界上这类设备中最好的。”

   
胡杨精神代代相传      

一代代西科人以能源报国,扎根西部、默默奉献,形成了励精图治、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和勇于创新的胡杨精神。新中国第一位采煤女专家吴绍倩教授,凭着“为了满足祖国和人民对光和热的需要而献身于这个艰苦行业”的执着,凭着“开发煤炭资源总需要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要有不怕脏、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扎根西部,在采煤教育事业和科研领域辛勤耕耘近50年,足迹遍布20多个省区的100多个矿井。

在刘听成、吴绍倩、石平五等一大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良好师德风范的老一辈教师的带领和培养下,伍永平、来兴平、黄庆享等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怀抱着建设西部、服务煤炭行业的情怀和雄心壮志,长期深入煤炭生产一线,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成为激励师生心灵的师德典范和弘扬“胡杨精神”的楷模,引导着西科学子坚守西部和煤炭行业。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理想信念以及家庭子孙,都紧紧地系在了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源于1961年我国著名采矿专家吴绍倩、刘听成教授创建成立矿山压力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现为国家级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近5年承担和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经费逾2亿元。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能源及煤炭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